一部应时而为推出具有时代力量的力作——评《湖北农业农村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丛书》
2020-03-27 09:19  夏振坤  2020年03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1258  评论: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振奋人心,而且吹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嘹亮号角。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湖北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必将继续攻克制度性梗阻、克服各种约束性障碍。当此之时,“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宋亚平等主编的“湖北农业农村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湖北省农业农村改革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对此,该套丛书进行了全景式总结回顾。风起青萍之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的土地大包干,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经济领域逐渐扩散到农业农村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农业农村的改革不是孤军远征而是全面突破。如果忘记回顾历史,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参考就只能局限于当下。这套丛书的亮点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站在时代节点上,回望了湖北省农业农村改革走过的历程,为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具有历史视野的宽阔角度。应该说,这是一套应时而为推出、具有时代力量的研究力作。

  全面系统涵盖湖北农业农村改革各领域

  丛书编写框架由张晓山等全国知名“三农”专家组成的编委会进行了精心构思和论证,完整覆盖了湖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情况、农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农民群体、城乡关系、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土地制度、财税金融、扶贫攻坚、小康评估等11个方向。丛书编写者大多为兼具丰富田野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人员构成,例如亲自操刀湖北咸安乡镇体制改革的宋亚平研究员、从乡镇基层公务员转向学术研究的吴理财教授等。在这样一群既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科研视野的编写者不懈努力下,丛书既全面系统,又不乏深邃洞见。

  鞭辟入里精准把握改革发展脉络

  丛书建立在对湖北农业农村改革历史阶段性特征精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阐释与评价。其中,总论专题将湖北农业农村改革分为四个阶段:探索突破时期(1978—1984年)、艰难徘徊时期(1985—2001年)、统筹发展时期(2003—2012年)、全面深化时期(2013—2018年)。农民群体研究专题将农民群体发展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突破壁垒与身份转型阶段(1978—1984年)、曲折前进与群体分化阶段(1985—2002年)、资源下乡与多元共存(2003年至今)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研究专题将湖北扶贫开发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大规模农村扶贫开发阶段(1986—1993年)、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实施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与精准扶贫实施阶段。土地制度研究专题将湖北土地制度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阶段(1978—1983年)、实行“二权分离”和两轮延包阶段(1984—2002年)、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土地负担阶段(2003—2006年)、农村土地流转阶段(2007—2015年)、三权分置和确权颁证阶段(2015年至今)。

  基于现实提供可行对策建议

  丛书基于湖北农业农村改革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涵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彻底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充分发挥多方积极性完善财税制度、推行同地同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多途径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等等,为决策者制定科学政策和研究者继续深入探研提供了可行参照。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夏振坤,男,1928年2月14日出生,著名经济学家,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之一。1947年考入湖北省立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之一)农业经济系,毕业后留系工作。1984年春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任副院长、院长、党组书记、研究员等职。
  曾获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改革与农业发展》、《绿色革命之路:大国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探索》、《发展经济学新探》、《中国跨世纪的再就业工程研究》、《发展经济学概论》、《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全部评论(0)
打印繁体】【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