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涛、崔晓琴:乡村文化治理
2016-10-26 10:02  龙晓涛 崔晓琴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6卷 第五期 2007年9月 浏览:839  评论:0

乡村文化治理

1龙晓涛2 崔晓琴

摘 要: 本文从文化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乡村文化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乡村文化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困境并且得出城乡二元经济政策正是造成乡村文化治理困境的根源。最后结合我国现实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文化;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治理和谐乡村文化和谐社会


1 文化的重要性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可以说,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解决矛盾的历史。凡积极解决、善于解决矛盾的民族, 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发展较快或处于领先的地位; 反之, 则沦为弱国。南美洲和北美洲在发展的道路上之所以取得不同的成

, 就在于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同。而解决矛盾能力则受制于文化。在美国人 L. 哈里森看来 , 拉美文化的特点是“反民主、反社会、反进步、反创新以及反劳动”[ 1 ] 165 。他还认, 拉美决策者制定的错误政策以及采纳的软弱体制, 也与伊比例亚天主教文化的影响有关。拉美文化紧紧着眼于过去和现在, 甘愿牺牲未来。因此, 这样的文化鄙视劳动, 轻视创造力, 忽视储蓄。他说: “正是拉美文化, 才能说明为什么我们接近 20 世纪末的时候拉美大大落后于美国和加拿大。而美国和加拿大的成功则主要因为盎格鲁撕新教文化有着与拉美文化不同的价值观、立场和体制。”[ 2 ] 李长春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可见, 一国的发展是离不开其强有力的文化的。也就是说, 一国想要发展强大, 或者试图保持世界大国、强国的地位, 就必需要重视和发展强有力的文化。

      具体到我国而言,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 要想抢占发展先机, 就必须重视、开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文化。但由于城乡分离造成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分化, 城市文化是以现代文明为基础, 而乡村文化则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其中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就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文化, 加强乡村文化治理势在必行。

2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困境

      乡村文化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乡村文化, 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现实是乡村文化存在诸多冲突与矛盾,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 治理主体的缺位。在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实现文化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政府直接包揽了文化的管理, 严重抑制了文化单位以及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虽然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 然而在广大农村, 仍未改变由政府单一配置文化资源的局面。近来虽有部分非政府组织做了些工作, 但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并未形成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配置乡村文化资源的局面。就政府部门而言, 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其配置乡村文化的作用。据调查, 当前乡村文化干部素质普遍不高, 拥有大专文化以上的不足 10% , 中级职称以上的还更低, 拥有专业特长和组织才能的不足 30%。而且近半数的文化干部不专职, 而是参与其他工作。甚至有的乡镇文化干部是由乡镇干部兼职, 只是挂名。乡村文化治理主体的单一及其素质偏低,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乡村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享有强大优势的政府未能在乡村文化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处于劣势的各种社会力量有心无力。各种社会力量试图介入乡村文化治理的呼声日益增强, 于是形成政府单一治理与社会力量介入的矛盾。

      第二, 治理方式的单一、搞一刀切。长期以来,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政府包揽一切, 包括对乡村文化的治理。不管是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文化产业, 还是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不分类别, 也是由政府“统包统管”。这种单一的、一刀切的治理方式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 而且造成政事不分, 政府对乡村文化事业的行政管理职能无法发挥, 乡村文化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国政府的文化部门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城市化的浪潮中, 乡村文化治理方式却遭到忽视, 未得到改善。然而乡村文化的多重性、层次性和不同步性却要求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治理多样性的要求同治理单一性矛盾凸现出来。

      第三, 治理环境的错综复杂。乡村文化治理面临的文化环境错综复杂。杨剑龙认为, 乡村文化危机体现在城市庸俗文化对乡村的侵袭影响, 乡村民间文化传统面临着失传与消亡, 乡村宗族文化、迷信文化日益泛滥 [ 3 ] 。在众多的文化影响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具有代表性, 乡村文化面临城市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知道不同文化间相互作用, 会产生文化之间的相互博弈。这种博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朝着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方向发展—— — 文化间的正和博弈; 走向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方向—— — 文化间的负和博弈; 当然也可能两者都不是—— — 文化间的零和博弈。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间的正和博弈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城市文化通过人为的﹙国家行政推行城市化政策﹚或自然的﹙在城市和乡村交流中自然形成的﹚方式对乡村文化产生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城市文化是否代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这就要看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城市文化是否能够代表未来社会的文化。我们知道工业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将向后工业社会转型, 后工业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当然信息文化就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可见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博弈中, 城市文化也不能够代表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显然那种认为城市文化是乡村文化发展方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乡村文化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冲突环境中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坚定发展的方向是对其提出的挑战。

3 乡村文化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乡村文化治理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已经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其精神支柱的乡村文化能否构建成和谐的乡村文化, 进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 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呢? 我们只有找出乡村文化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才能对症下药, 构建和谐乡村文化, 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因素, 也有现实的原因。在历史上, 农民一直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是被压迫、受剥削的阶级。新中国建立后, 虽然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农民作为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 成为国家的主人。但在国家“部分先富”[ 4 ] 的治国方略指导下, 这虽是在国家经济发展滞后, 不能城市、乡村同步发展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但农民确实成为城市工业社会发展的买单人。虽然不得不承认农村的落后、乡村文化发展的滞后有交通不便等自然因素, 但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 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是根源。在城乡二元经济政策的作用下, 人为地将城市、农村分为两块; 经济资源源源不断流入城市, 城市工业迅速发展; 农村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的差距必然形成政治地位的微妙变化。在这样的过程中, 现实的反差必然反映到人的意识形态领域, 在乡村文化中埋下敌对的种子, 产生城乡文化的矛盾与不相容性。可见,正是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导致城乡资源分配不平衡, 乡村文化治理爆发危机, 造成乡村文化治理主体缺位,并且治理主体素质偏低, 进而形成治理方式的单一, 城乡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加剧。

4 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乡村文化治理困境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经济政策作用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因此, 要加强乡村文化治理, 促进和谐的乡村文化, 就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政策, 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现状。

      首先, 确立乡村文化治理的立足点。立足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因为立足点往往关乎乡村文化治理的方向和效果。长期以来,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常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联系在一起。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却是一种以城市为立足点的思维方式。试图以城市的发展解决农村的问题, 这不是说不可以, 这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条途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重视城市, 忽视乡村。而且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 按照城市的模式发展农村, 还没等农村发展起来, 我们的社会或许又在迈向后工业社会了,而按照工业社会的模式发展的农村是否适应未来的后工业社会, 这样做农村岂不是永远就处于社会发展的最末位, 始终都落后于整个社会。这对于乡村文化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只有立足农村来发展农村, 建立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乡村文化, 而不是一味的去适应、追赶城市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 推进乡村文化体制改革, 积极推行乡村文化合作网络治理, 开发多样性的治理方式。当前, 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体制改革, 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治理乡村文化的新局面—— — 合作网络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文化治理中的作用, 又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在相互的合作和作用中既可以提高乡村文化治理主体的素质, 还为开发多样性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基础。

      再次, 培养容忍合理差距的乡村文化,正确认识和谐。和谐并不是说没有矛盾, 它是一种动态的和谐。胡联合在《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中提出了“培育承认和容忍合理差距的社会文化”的观点 [ 5 ], 同样在乡村文化面临的复杂的文化环境中, 面对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区分, 不要让敌对情绪转化成敌对的文化。在现阶段, 我们还不能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城乡之间巨大反差的基础, 要培养一种容忍合理差距的乡村文化, 以形成和谐的乡村文化。

      总之, 当前我们要重塑乡村文化, 明确乡村文化治理的立足点, 以推进乡村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 培养容忍合理差距的乡村文化, 以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形成和谐的乡村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为农村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期利益﹚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 1 ] Lawrence Rarrison: Underdevelopment Is a state of Mi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5.

[ 2 ] Lawrence Rarrison: The Pan – American Dream — Do Latin America's Cultural Valves Discourage Ture Partnership with the US and Canada, Basic  Books,1997.

[ 3 ] 杨剑龙 . 警惕乡村文化的不良趋向 [BE/OL]. http://www. ccdy.cn/pubnews/488693/20070123/512298.htm, 2007- 01- 23

 [ 4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 5 ] 胡联合, 胡鞍刚, 徐绍刚 . 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J ] . 管理世界 ,2005 ( 6 ) .

 

查看原文,请点击下列链接下载: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2&dbcode=CJFD&dbname=CJFD2007&filename=CQZB200705039&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djAzeW9SSXZNc084SmhOTFJDb1FBakhZY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jAxNDRSTHllWitScEZ5bmtVN3JPSmp6UmJMRzRIdGJNcW85R2JZ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U=


﹙四川大学 1. 公共管理学院 2. 政治学院, 四川 成都)


全部评论(0)
打印繁体】【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